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公务员 > 练习中心 >

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十八)


1.母亲要求儿子从小就努力学外语。儿子说:“我长大又不想当翻译,何必学外语。”
  以下哪项是儿子的回答中包含的前提?
  A.要当翻译,需要学外语。  B.只有当翻译,才需要学外语。  C.当翻译没什么大意思。
  D.学了外语才能当翻译。  E.学了外语也不见得能当翻译。

2.无论是工业用电还是民用电,现行的电费价格一直偏低。某区推出一项举措,对超出月额定数的用电量,无论是工业用电还是民用电,一律按上调高价收费。这一举措将对该区的节约用电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
  上述举措要达到预期的目的,以下哪项必须是真的?
 Ⅰ.有相当数量的浪费用电是因为电价格偏低而造成的。  II. 有相当数量的用户是因为电价格偏低而浪费用电的。
 III.超额用电价格的上调幅度一般地足以对浪费用电的用户产生经济压力。
  A.Ⅰ、Ⅱ和Ⅲ。  B.仅Ⅰ和Ⅱ。  C.仅Ⅰ和Ⅲ。  D.仅Ⅱ和Ⅲ。  E. Ⅰ、Ⅱ和Ⅲ都不必须是真的。
3.全国各地的航空公司目前开始为旅行者提供因特网上的订票服务。然而,在近期内,电话订票并不会因此减少。
除了以下哪项外,其他各项均有助于解释上述现象?
A. 正值国内外旅游旺季,需要订票的数量剧增。
B. 尽管已经过技术测试,这种新的因特网订票系统要正式运行还需进一步调试。
C. 绝大多数通过电话订票的旅行者还没有条件使用因特网。
D. 在因特网订票系统的试用期内,大多数旅行者为了保险起见愿意选择电话订票。 
E. 因特网上订票服务的成本大大低于电话订票,而且还有更多的选择。
4.英国研究各类精神紧张症的专家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Internet之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根据一项对10000个经常上网的人的抽样调查,承认上网后感到烦躁和恼火的人数达到了三分之一;而20岁以下的网迷则有百分之四十四承认上网后感到紧张和烦躁。有关心理专家认为确实存在着某种“互联网狂躁症”。
根据上述资料,以下哪项最不可能成为导致“互联网狂躁症”的病因?
A. 由于上网者的人数剧增,通道拥挤,如果要访问比较繁忙的网址,有时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B.上网者经常是在不知道网址的情况下搜寻所需的资料和信息,成功的概率很小,有时花费了工夫也得不到预想的结果。
C. 虽然在有些国家使用互联网是免费的,但在我国实行上网交费制,这对网络用户的上网时间起到了制约作用。
D. 在Internet上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很多时候信息过量会使人们无所适从,失去自信,个人注意力丧失。
E. 由于匿名的缘故,上网者经常会受到其他一些上网者的无礼对待或接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垃圾。
5.事实1:电视广告已经变得不是那么有效:在电视上推广的品牌中,观看者能够回忆起来的比重在慢慢下降。
事实2:电视的收看者对由一系列连续播出的广告组成的广告段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商业广告的回忆效果,远远比对中间的广告的回忆效果好。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事实2最有可能解释事实1?
A. 由于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人们每天用来看电视的平均时间减少了。
B.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每个广告的总时间长度减少了。
C. 一般电视观众目前能够记住的电视广告的品牌名称,还不到他看过的一半。
D. 在每一小时的电视节目中,广告段的数目增加了。
E. 一个广告段中所包含的电视广告的平均数目增加了。

1.[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B。
儿子的结论是不学外语,理由是不想当翻译,其推理过程是:“只有当翻译,才要学外语,我不想当翻译,所以不要学外语”(这是一个必要条件推理,把“当翻译”作为“学外语”的必要条件)。
选项C只是反映儿子对当翻译的态度,排除。D不选,因为该两项选择表示“当翻译”是“学外语”的充分条件,并不一定必要,不当翻译也可能需要学外语。 
2.[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容易把“有相当数量的用户是因为电价格偏低而浪费用电的”这个选项也选进来,其实不妥。比如尽管相当数量的用户因为电价低而浪费用电,但浪费的总量很有限,在浪费用电的总量中有相当数量的浪费用电是因为公费支出的(所以大家浪费不在乎)或是缺乏节电意识造成的。那么你提高电价就不一定达到目的,而不如采取别的措施(比如限制公费缴纳电费的总额或是加强宣传节电的力度等等)了。
3.[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因特网上订票服务的成本低,又有更多的选择,是可能减少电话订票的。
4.[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互联网狂躁症”是由于经常上网引起的。在我国实行上网交费制,会减少用户的上网时间,所以不会成为“互联网狂躁症”的病因。
5.[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
题干的事实2断定,在一段连续插播的电视广告中,观众印象较深的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其余的则印象较浅;而E项断定,一个广告段中所包含的电视广告的平均数目增加了。由这两个条件可推知,近年来,在观众所看到的电视广告中,印象较深的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这就从一个角度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在电视广告所推出的各种商品中,观众能够记住其品牌名称的商品的比重在下降。其余各项都不能起到上述作用。其中,A项可能有利于说明,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人们所看的电视广告的数量减少,但不能说明,在人们所看过的电视广告中,为什么能记住的比重降低。

更新时间2022-03-13 10:55:11【至顶部↑】
联系我们 | 邮件: | 客服热线电话:4008816886(QQ同号) | 

付款方式留言簿投诉中心网站纠错二维码手机版

客服电话: